来源:体外诊断网 坚守核心价值
【研发篇】
1、迈瑞和微创外科头部医疗企业 相比的优势
美敦力、波科都是微创外科领域行业的领导者,很多产品都是他们研发出来,因为是新产品,所以他们还需要教育市场,而迈瑞现在在微创外科领域属于后来者,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产品从无到有,先做出产品,完善产品布局,再解决产品品质问题,解决国内用户不愿意用国产器械的现状,先做好产品,再去做创新。未来公司未来要凭借着全方位、丰富的解决方案去跟世界同行竞争。
2、公司从通用型设备转型个性化耗材的难点
在设备类的产品方面,公司有比较强的人才积累和研发经验积累,而在耗材领域,分为生物原材料类型的,如IVD的试剂,还有一部分是高分子精密材料的,如心血管介入的导丝等,耗材除了生产难度高,还需要临床医生的反馈去打磨产品,临床反馈这块迈瑞做得很好了,生产和产品方面借由并购可以补齐能力,比如在高值耗材电生理领域去并购惠泰。
3、和头部外资企业的差距
公司在体外诊断、心血管、影像、骨科等领域,都是跟随外资企业去做的,他们做了产品和市场教育,但是迈瑞通过持续的研发和生产打磨,现在产品实力已经可以跟外资企业直面竞争。未来公司也希望能够跟外资头部企业一样去引领行业。其次,就是品牌力,迈瑞相比外资企业而言,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4、研发资源的分配和重点
公司研发项目的选择流程:首先根据产品团队反馈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分析,去决策哪些项目可以投入、哪些项目应该重点投入,接下来构思出产品,有产品雏形后就可以立项、进行研发投入,做产品开发,整个过程大概4-5年。公司选择的研发项目一方面看在研项目是否跟现有业务高度协同,另一方面是否能够完善公司的解决方案,通过这种原则筛查项目,从而保证每个项目都能有序进行。
产品研发思路:做深后再做广,比如超声业务,现有产品在妇产等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,所以没有做新业务的拓展,更多是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,从中高端往超高端发展,而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现有的产品都处于领先水平了,所以做了外扩,拓展到微创外科等领域。
公司一般在上一年年末或当年每年初有一个月做业务规划,每年研发预算完成度在98%-100%左右,执行度非常高。未来几年,公司研发投入重点是各个业务线的“设备+IT+AI”,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,设备和高值耗材双向发展。
5、整体解决方案的推进
国际侧重完整的设备+IT,主要是做设备的互联互通,现在AI布局比较谨慎,顺势而为,跟随头部企业的发展去做,国内是设备+IT+AI,因为国内AI落地不是很理想,迈瑞有这个生态基础和能力去做应用普及。
6、耗材企业竞争激烈,公司进入的原因
现在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器械企业,产品做出来了,但是市场拓展不好,尤其是在集采的情况下,运营出现困难;反观头部企业,美敦力、强生他们去新业务拓展的时候,都比较顺利,可见不是高耗领域不好,只是现在国内参与企业能力有待提升。现在的医疗环境下,高值耗材的介入非常考验企业的组织力、品牌力、规模生产力,规模起来后,很快可以摊销运营成本,迈瑞进入到高耗领域后,会快速把规模做起来,以高性价比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
公司在投入高耗领域时,并不会忽视设备业务的发展,目前70-80%的研发资源都投入到了传统设备业务,只有20-30%投入到了新业务,公司在传统设备领域的优势会维持下去。
7、AI业务发展
单一设备的AI可以用神经网络就可以满足,多设备的互联和整体设备的AI需要大数据模型,需要多模态、多维度的分析。公司现在的大模型是腾讯做的,布局在医院的私有云,计算也在院内完成,不涉及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。
8、并购方面
不管是惠泰所在的心血管介入,还是微创外科,公司一直都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新赛道的发展公司一般是两条腿走路,一方面是自研,另外一方面是外界合作、收并购的方式来实现。
9、三瑞生态的情况
瑞影云是区域性的,装机数量比瑞智联和瑞智检略少,三瑞的临床价值是一方面帮助医院做数据的整合和归集,其次是帮助医生随时随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,提升管理效率;再者,现在有了AI工具后,可以帮助辅助诊断和患者诊疗方案输出,IT相关的三瑞其实就是实现AI的高速公路。三瑞帮助迈瑞打造生态系统,系统是开放的,可以连入其他的产品,大家未来比拼的就是迭代速度和生态系统里面接入内容的丰富度。
10、IVD业务情况
2025、2026年要达到行业一流水平,去年推出流水线第一代,今年有第二代,到明年会会有更新的产品,达到单机最优、坪效最优、自动化程度最高,公司的设备能力是国内领先的。
公司试剂方面,收购hytest后,原料实现70-80%的自制率,公司这两年的研发重点是:一方面产品性能跟罗氏等外资厂家相比没有差异,另一方面套餐数量跟国内同行相比没有差异,全方面提升试剂方面的竞争力。
海外本地化布局是为了突破大样本量客户,解决交付能力,产品力提升后,本地化运营、本地化生产能实现,才能去实现大样本量客户的突破。
临床质谱和分子诊断都跟IVD业务线有比较大的协同,但是手术机器人还是一个比断较早期的赛道,布局可以慢慢来。
【销售篇】
1、本地化建厂的难度及应对方式
海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五倍,市场非常非常广大,公司在国内市占率已经从15%提场升到百分之二十,并逐步往百分之三十发展,就是有优秀的生产能力做支撑,海外市占率才几个点,也需要更深的拓展和开掘,开发海外市场。
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,确实存在劳动力保护程度较高、欧美国家的人力效率确实没基有国内高等问题,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勤劳的人,公司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高度迭代,持续寻找认同迈瑞文化的本地化员工。
公司海外业务发展逻辑是把握住先发优势,纵深发展,往高端化发展,以往在欧洲、北美以及像印尼、土耳其、沙特这些市场,公司的产品更多的还是在低端私人诊所、私人医院。公司也在努力进入公立医院、公立教学附属医院等高端市场,在英法等地进入了一些顶级的医院,但这些欧美高端医院客户,都只是实现了部分科室的突破,渗透率远不如公司在国内华西、中山等大医院的渗透水平,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海外的难度不单单是产品好、解决方案好,还需要解决注册、法律准入、知识产权、风俗习惯等问题,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探索。
3、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
迈瑞相比外资头部企业,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有比较强的优势,是多年的积累和早期的布局,一方面,公司早期做了市场研究,公司的业务发展不想照搬头部企业,想走出自己的差异化道路来;其次,公司的产品线比较丰富,业务线比较宽需要有整体解决方案把各个业务产线串起来,从单品逐步发展到科室的解决方案,再到院端的解决方案,可以提供从科室级到跨院、跨区域的解决方案,这是短期内其他企业难以跟进的;第三,中国有比较多的人口和资源支撑,建设智能化和信息化能力更有数据基础,海外企业在这方面由于信息安全和病人隐私的问题,获取数据的难度较大。
海外医疗市场和国内医疗市场差异不在于硬件上,差距在缩小,比较大的差异的是人文关怀和病人隐私。
4、海外营销组织架构变化
早期全球市场是分为中国区、ROW区、欧洲区和北美区,去年把ROW和欧洲区合并到一起成了国际区。北美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市场,是直销市场,自治权比较高,600多个员工中,70-80%都是外籍员工。由于现在公司对高端市场的营销打法还处于摸索中,所以打算让他们自己去跑。
但是ROW跟国内的底层逻辑基本类似,所以基本可以照搬国内的模式,在欧洲分为西欧和东欧,西欧中英国和法国的直销比例高,德国是55开,荷兰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的分销高一点,东欧基本都是分销,把欧洲和ROW合并到一起,主要是两个区域有一定的共同性,两个区域合并更加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人才调动,提升效率。
之前公司在欧洲区的业务运营情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,在法国的业务经过近两年的时间,现在基本上理顺了,法国之前是外籍总经理,现在换成了中方员工,去年法国的业务增长了二十几个百分点,今年也能保持在二十几的增长。德国现在也在调整中,澳洲是直销,是外籍的分总负责,英国之前是一个外籍华人,现在也交给了本地员工,公司持续在摸索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的互动与合作,提升组织效率和能力,对海外业务发展比较有信心。
海外代理商主要是在分销区域,可以参考中国区的模式,代理商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流程来进行,公司非常注重体系、机制、流程、评价机制体系的建设,希望能降低人为的作用和影响。
5、降本增效
降本策略主要是通过两个维度实现的,一方面是设备本身的成本,另一方面是整体解决方案。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应对不同的产品组合,一次性把事情做对,带来附加值,可以帮助医生提质增效,控费降本。另外,从全生命周期来看,优势非常明显,例如,在欧洲,麻醉机如果单品单台的销售价格,跟德尔格相比并没有优势,但是如果全生命周期去看,优势非常明显,设备采购成本后期基本就没有什么成本了,而外资的基本有40%的利润都是来自服务相关的成本。
此外,新兴市场的医院更多的是关注效率,而非单纯的控制采购成本。因为采购成本的可挪动空间并不大,特别是在欧洲,我们的价格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了,当地的分销商一般15个点左右毛利,净利在七八个点已经很满意了,所以以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去提供,对医院而言还比较有吸引力。
6、整体解决方案在推广时是否 有医院不想过度依赖一家设备商而抗拒
医院确实关心这个问题,他们会询问公司的系统是否开放。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完全开放的,可以连接其他品牌的产品,但是融合创新的功能会受到压缩。在连接其他品牌的过程中,也会有一定的成本。公司希望通过提供高效、低成本、少bug并且有创新附加值的解决方案,让医院自己去权衡选择、自己去做比较。
7、高耗销售布局
过去公司在设备和IVD的销售上有一定的经验,但在耗材业务销售的过程中,还在学习和摸索中。尤其是在骨科业务上,10多年前收购德骼拜尔,整合到现在已经开始渐入佳境,基本走过了试错的阶段,在骨科业务上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真正从营销的角度介入和发力。
公司正在学习如何销售高值耗材,目标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,完全熟练掌握如何销售高值耗材。
8、销售目标
国内市占率从20%提升到30%,海外市占率从2.4%提升到5%+。
下一篇:亚能生物把迪澳生物控股收购!